每周市场动态(2017.5.20-2017.5.26)
发表时间:2017-08-22 人气:81
一、本周猪肉价格走势分析

本周,白条猪批发平均价在波动中下行。
2017年5月26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8.25元/斤,比5月19日的8.53元/斤下降3.28%;比2017年4月26日的9.00元/斤下降8.33%;比2016年5月26日13.00元/斤下降36.54%。周环比明显下降;月环比大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末,年同比下降33.62%,本周同比降幅继续放大。
本周(2017年5月20日至5月26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在周前期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周后期小幅波动,周内价格出现明显下降。
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是8.50元/斤(5月20日),比上周的8.75元/斤下降2.86%;最低价8.25元/斤(5月26日),比上周的8.48元/斤下降2.71%。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0.25元/斤,高出3.03%。肉价波动的幅度比上周的3.18%略有收窄。收窄的原因是本周的最高价、最低价均出现下降,其中最高价的降幅更大一些,使得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
本周的最高价出现在周前期,最低价出现在周后期,说明本周肉价一直在波动下行之中。此外,本周的最高价低于上周的最低价,表明本周的肉价全面低于上周。
本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为1848.71头,比上周(5月12-19日)的1824.14头增加1.35%;比前2周(5月6-12日)的1833.14头增加0.85%;比前3周(4月29-5月5日)的1733.71头增加6.63%;比前4周(4月22-28日)的1836.57头增加0.66%。
去年同期的日均上市量是1515.14头,同比增加22.02%。上周同比增加15.43%,本周同比增幅明显放大。
去年同期,白条猪日均上市量环比是下降的,本周环比是增加的,导致日均上市量同比增幅明显放大。
本周日均上市量环比有所上升,是2方面原因构成的:一方面是毛猪供应充足;一方面是白条猪价格下降的速度慢于毛猪价格下降的速度,屠宰厂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临近端午节的日子里,2家屠宰厂准备借机抬高肉价,无奈,由于上市量逐渐增加,这2家屠宰厂希望通过减少上市量来抬高肉价的愿望暂时没能如愿。因为他们想减少上市量,而其他屠宰厂在增加上市量,只能使他们的市场占有率明显降低。在前2年肉价上涨的时间段内,这2家屠宰厂成为肉价上涨的领头羊,实际上是得益于毛猪供应偏紧的基础,而近期几次再想成为肉价上涨的领头羊,都成为市场上的笑谈。本周也是如是,他们的白条猪进入市场之前就放出风,说白条猪出厂价上涨,结果被其他屠宰厂打脸,他们的白条猪不能全部批发出去,只能灰溜溜重新装车“返厂”。
在毛猪产能基本上达到供求平衡的阶段,随着产能进一步释放,任何想重新抬高肉价的企图都难以如愿。即便是遇有节日效应或者季节性因素,肉价可能出现适度回调,也不过是阶段性表现,并不代表肉价运行的大趋势。
二、本周鸡蛋价格走势
2017年5月26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批发平均价是8.25元/斤,比5月19日的8.53元/斤下降3.28%;比2017年4月26日的9.00元/斤下降8.33%;比2016年5月26日13.00元/斤下降36.54%。周环比明显下降;月环比大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末,年同比下降33.62%,本周同比降幅继续放大。
本周(2017年5月20日至5月26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批发平均价在周前期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周后期小幅波动,周内价格出现明显下降。
本周白条猪的最高价是8.50元/斤(5月20日),比上周的8.75元/斤下降2.86%;最低价8.25元/斤(5月26日),比上周的8.48元/斤下降2.71%。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0.25元/斤,高出3.03%。肉价波动的幅度比上周的3.18%略有收窄。收窄的原因是本周的最高价、最低价均出现下降,其中最高价的降幅更大一些,使得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差距有所缩小。
本周的最高价出现在周前期,最低价出现在周后期,说明本周肉价一直在波动下行之中。此外,本周的最高价低于上周的最低价,表明本周的肉价全面低于上周。
本周,白条猪的日均上市量为1848.71头,比上周(5月12-19日)的1824.14头增加1.35%;比前2周(5月6-12日)的1833.14头增加0.85%;比前3周(4月29-5月5日)的1733.71头增加6.63%;比前4周(4月22-28日)的1836.57头增加0.66%。
去年同期的日均上市量是1515.14头,同比增加22.02%。上周同比增加15.43%,本周同比增幅明显放大。
去年同期,白条猪日均上市量环比是下降的,本周环比是增加的,导致日均上市量同比增幅明显放大。
本周日均上市量环比有所上升,是2方面原因构成的:一方面是毛猪供应充足;一方面是白条猪价格下降的速度慢于毛猪价格下降的速度,屠宰厂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利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临近端午节的日子里,2家屠宰厂准备借机抬高肉价,无奈,由于上市量逐渐增加,这2家屠宰厂希望通过减少上市量来抬高肉价的愿望暂时没能如愿。因为他们想减少上市量,而其他屠宰厂在增加上市量,只能使他们的市场占有率明显降低。在前2年肉价上涨的时间段内,这2家屠宰厂成为肉价上涨的领头羊,实际上是得益于毛猪供应偏紧的基础,而近期几次再想成为肉价上涨的领头羊,都成为市场上的笑谈。本周也是如是,他们的白条猪进入市场之前就放出风,说白条猪出厂价上涨,结果被其他屠宰厂打脸,他们的白条猪不能全部批发出去,只能灰溜溜重新装车“返厂”。
在毛猪产能基本上达到供求平衡的阶段,随着产能进一步释放,任何想重新抬高肉价的企图都难以如愿。即便是遇有节日效应或者季节性因素,肉价可能出现适度回调,也不过是阶段性表现,并不代表肉价运行的大趋势。
二、本周鸡蛋价格走势

本周前期鸡蛋价格有所回升,周后期回落。
5月26日,新发地市场鸡蛋的批发价是2.10元/斤,与5月19日的2.10元/斤持平;比2017年4月26日的2.17元/斤下降3.23%;比2016年5月26日的3.58元/斤下降41.37%。周环比持平;月环比小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末,年同比下降39.48%,本周同比降幅继续放大。
本周前期,鸡蛋价格比上周末有所上涨,但是,这种上涨在鸡蛋产销整体上供大于求的状态下难以持久,周后期又出现小幅回落。也就是说,近期鸡蛋价格无论是反弹还是回落,都不会出现明显的带有趋势性的内涵,均属于在谷底的调整或者是小幅波动。在鸡蛋产能过剩的状态下,价格在短期内难有起色。
本周,一些小型养鸡场已经开始分期分批地淘汰一些鸡龄略长的产蛋鸡,淘汰速度在逐渐加快,淘汰数量在逐渐加大。这种淘汰,在鸡蛋的价格上的表现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期,暂时还没有表现出来。总体上看,压缩产能的工作还需要继续进行。
近期从鸡蛋主产区陆陆续续传回来一些消息,由于蛋鸡淘汰数量加大,淘汰的产蛋鸡价格也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有些地区淘汰产蛋鸡的价格下降到1.6-1.8元/斤(一般情况下,淘汰的产蛋鸡价格应该在4元/斤左右),一些鸡龄仅仅450天,甚至400天左右正处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也被送到了屠宰厂,养鸡场心痛至极。在鸡蛋产能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还是那句话:长痛不如短痛。
对待目前的低位,我们认为是2方面原因构成的:一方面是鸡蛋产能仍然大于需求;一方面是此前积压的鸡蛋在近期大量释放,对鸡蛋价格进行较大的冲击。此前我们曾经多次提到,3月份鸡蛋价格出现上涨,并不是鸡蛋产能得到压缩的结果(当时也淘汰了相当数量的产蛋鸡),而是一部分鸡蛋被暂时储存起来造成的,这些储存的鸡蛋总有一天会进入市场,特别是等到气温回升,养鸡场不能继续储存的时候,这些鸡蛋要么因为变质退出市场,要么集中进入市场对当期正常销售的鸡蛋进行冲击。近期鸡蛋价格跌入深深的谷底,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前期储存的鸡蛋对近期正常销售鸡蛋的冲击。
压缩产能的工作是1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前期积压的鸡蛋对市场的冲击则是1个快速、短期的过程。一旦市场把前期积压的鸡蛋消化殆尽,鸡蛋价格会出现1个适度的回升。但是,如果不把产能调控得当,鸡蛋价格即使是回升,回升的幅度也不会太大,养鸡场也难以摆脱亏损。所以,养鸡场当前的任务仍然是在调控产能上下功夫,不能存在侥幸的心理。
当然,如果养鸡场不再继续压缩产能,鸡蛋价格也会逐渐回升的,这种回升,完全是建立在把前期累积的积压的鸡蛋逐渐消化以后的状态下。在那种状态下,鸡蛋销售虽然仍处于供应过剩的状态,但是供应过剩的程度是明显减弱的。
上周我们谈到:“去年年末,我们在参加1个鸡蛋形势研讨会时,曾经用“惨烈”一词形容鸡蛋的生产形势;今年年初,在参加同样的研讨会时,仍然用惨烈来形容鸡蛋的生产形势。当时有人问我,鸡蛋生产什么时候能够摆脱困境,我指着当时参会的1家种鸡繁育场的代表说:什么时候他们出现亏损,什么时候养鸡场能够摆脱困境。’
‘2014-2016年,养鸡场获利颇丰,蛋鸡补栏热情空前高涨,种鸡繁育场、雏鸡孵化场满负荷运转,出现了少有的获利黄金期。本周,种鸡繁育场、雏鸡孵化场进入亏损期,如果这种现象再持续一段时间,鸡蛋生产就可以摆脱困境了。’”
也就是说,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需要密切关注鸡蛋产能的压缩程度,也需要密切关注新鸡的补栏情况。防止鸡蛋产能从一个极端转化为另一个极端;也要防止在压缩产能的工作中对蛋鸡养殖户的伤害过大。
三、本周蔬菜价格走势
5月26日,新发地市场鸡蛋的批发价是2.10元/斤,与5月19日的2.10元/斤持平;比2017年4月26日的2.17元/斤下降3.23%;比2016年5月26日的3.58元/斤下降41.37%。周环比持平;月环比小幅下降;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末,年同比下降39.48%,本周同比降幅继续放大。
本周前期,鸡蛋价格比上周末有所上涨,但是,这种上涨在鸡蛋产销整体上供大于求的状态下难以持久,周后期又出现小幅回落。也就是说,近期鸡蛋价格无论是反弹还是回落,都不会出现明显的带有趋势性的内涵,均属于在谷底的调整或者是小幅波动。在鸡蛋产能过剩的状态下,价格在短期内难有起色。
本周,一些小型养鸡场已经开始分期分批地淘汰一些鸡龄略长的产蛋鸡,淘汰速度在逐渐加快,淘汰数量在逐渐加大。这种淘汰,在鸡蛋的价格上的表现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期,暂时还没有表现出来。总体上看,压缩产能的工作还需要继续进行。
近期从鸡蛋主产区陆陆续续传回来一些消息,由于蛋鸡淘汰数量加大,淘汰的产蛋鸡价格也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有些地区淘汰产蛋鸡的价格下降到1.6-1.8元/斤(一般情况下,淘汰的产蛋鸡价格应该在4元/斤左右),一些鸡龄仅仅450天,甚至400天左右正处于产蛋高峰期的蛋鸡也被送到了屠宰厂,养鸡场心痛至极。在鸡蛋产能供大于求的情况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还是那句话:长痛不如短痛。
对待目前的低位,我们认为是2方面原因构成的:一方面是鸡蛋产能仍然大于需求;一方面是此前积压的鸡蛋在近期大量释放,对鸡蛋价格进行较大的冲击。此前我们曾经多次提到,3月份鸡蛋价格出现上涨,并不是鸡蛋产能得到压缩的结果(当时也淘汰了相当数量的产蛋鸡),而是一部分鸡蛋被暂时储存起来造成的,这些储存的鸡蛋总有一天会进入市场,特别是等到气温回升,养鸡场不能继续储存的时候,这些鸡蛋要么因为变质退出市场,要么集中进入市场对当期正常销售的鸡蛋进行冲击。近期鸡蛋价格跌入深深的谷底,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前期储存的鸡蛋对近期正常销售鸡蛋的冲击。
压缩产能的工作是1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前期积压的鸡蛋对市场的冲击则是1个快速、短期的过程。一旦市场把前期积压的鸡蛋消化殆尽,鸡蛋价格会出现1个适度的回升。但是,如果不把产能调控得当,鸡蛋价格即使是回升,回升的幅度也不会太大,养鸡场也难以摆脱亏损。所以,养鸡场当前的任务仍然是在调控产能上下功夫,不能存在侥幸的心理。
当然,如果养鸡场不再继续压缩产能,鸡蛋价格也会逐渐回升的,这种回升,完全是建立在把前期累积的积压的鸡蛋逐渐消化以后的状态下。在那种状态下,鸡蛋销售虽然仍处于供应过剩的状态,但是供应过剩的程度是明显减弱的。
上周我们谈到:“去年年末,我们在参加1个鸡蛋形势研讨会时,曾经用“惨烈”一词形容鸡蛋的生产形势;今年年初,在参加同样的研讨会时,仍然用惨烈来形容鸡蛋的生产形势。当时有人问我,鸡蛋生产什么时候能够摆脱困境,我指着当时参会的1家种鸡繁育场的代表说:什么时候他们出现亏损,什么时候养鸡场能够摆脱困境。’
‘2014-2016年,养鸡场获利颇丰,蛋鸡补栏热情空前高涨,种鸡繁育场、雏鸡孵化场满负荷运转,出现了少有的获利黄金期。本周,种鸡繁育场、雏鸡孵化场进入亏损期,如果这种现象再持续一段时间,鸡蛋生产就可以摆脱困境了。’”
也就是说,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需要密切关注鸡蛋产能的压缩程度,也需要密切关注新鸡的补栏情况。防止鸡蛋产能从一个极端转化为另一个极端;也要防止在压缩产能的工作中对蛋鸡养殖户的伤害过大。
三、本周蔬菜价格走势

㈠基本概况
本周菜价分为2个阶段:周前期的价格总体上表现出波动下行的态势;周中期出现了1场大范围降雨,雨后价格有所回升。
5月26日,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1.94元/公斤,比5月19日的1.92元/公斤上涨1.04%;比去年同期的2.18元/公斤下降11.01%。周环比小幅上涨;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末,年同比下降18.30%,本周同比降幅明显收窄。
本周内的最高价1.94元/公斤(5月26日),比上周的2.03元/公斤下降4.43%;本周内的最低价1.86元/公斤(5月22日),比上周的1.92元/公斤下降3.13%。本周的最低价出现在周前期,最高价出现在周后期,说明本周后期菜价有所反弹。
本周后期菜价有所反弹,一方面是周内出现了1次大范围的降雨,对蔬菜价格造成短时间的波动;一方面近期部分蔬菜也在进行产地轮换或者加入换茬期,一般而言,新进入上市期的蔬菜质量会好于被替换的蔬菜,价格也会略高一些。不过,本周后期菜价有所反弹,只是暂时现象,整体菜价仍然处于季节性下降区间,大部分蔬菜的价格仍然表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
目前,蔬菜的供应能力仍然是大于需求的,绝大部分蔬菜的价格都处于偏低的价位,在这种形势下,整个上半年,菜价仍然会继续在低位运行,很难出现实质性上涨。
㈡、本周市场的热点话题
1、莴笋
5月26日,新发地市场莴笋的批发价是0.45-0.65元/斤,上周同期(5月19日)的价格是0.35-0.7元/斤,周环比上涨4.75%。去年同期是0.3-1元/斤,年同比下降15.38%。
本周前期到中期,莴笋的价格是在连续下降的,周末出现比较明显的反弹。25日的价格只有0.3-0.5元/斤,周末1天,一下子上涨了37.5%。
这次价格反弹,是近期供应出现短时间断茬造成的。本周之初,市场上销售的莴笋大部分来自天津武清的大沙河和河北临近北京的河北廊坊多地,周末,武清大沙河的莴笋已经所剩无几,取而代之的是大沙河临近的下五旗;廊坊多地的莴笋供应仍然充足,但是质量上乘的莴笋也不多见了。近期质量比较好的莴笋主要来自下五旗,其他地区的莴笋质量均略逊一筹。所以,价格上涨主要是质量好的莴笋价格上涨,拉动莴笋的价格整体反弹。
随后上市的河北唐山滦南地区的莴笋,滦南莴笋正处于生长期内,还需要1周左右才能上市,所以,近期莴笋的价格还会保持在比上周略高的价位。
接续唐山莴笋应市的是张家口的莴笋,唐山莴笋是在莴笋产地转换过程中的1个过渡点,在张家口莴笋上市之前,莴笋的价格会进入1个小幅波动阶段。
2、白豆角(白不老)
5月26日,新发地市场白豆角的批发价是1-1.5元/斤,上周同期(5月19日)的价格是1.8-2.5元/斤,周环比下降41.86%。去年同期是1.8-2元/斤,年同比下降34.21%。
本周白豆角价格出现快速下降,周环比降幅巨大。导致白豆角价格快速下降的原因是河南焦作的白豆角提前上市,对前期上市的山东聊城、菏泽成武的白豆角形成冲击。去年此时,焦作的白豆角还没有上市,所以去年同期白豆角的价格还是高于今年的。但是,去年同期稍晚一些时候,焦作白豆角上市以后,白豆角的价格也是快速下降的。只不过今年白豆角价格下降的时间比去年提前而已。
去年夏初,焦作白豆角一度出现卖难现象,今年的种植面积比去年略有减少,白豆角不会出现去年夏初那样的低价,但是仍然会在价格偏低的价位运行。
3、紫皮洋葱
5月26日,新发地市场紫皮洋葱的批发价是0.55-0.65元/斤,上周同期(5月19日)的价格是0.75-0.85元/斤,周环比下降25%。去年同期是0.6-0.7元/斤,年同比下降7.69%。
本周洋葱的价格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包括黄皮洋葱和紫皮洋葱。价格下降的原因是江苏山东一带的洋葱开始上市。
洋葱的供应链是这样的:每年最先上市的洋葱是云南洋葱,随后产地转移到四川,然后是河南,6月前后是江苏山东交界一带,包括徐州、枣庄、临沂。在6月中旬前后,山东多地的洋葱也开始上市,如济宁、泰安、莱芜等。实际上,真正影响全年价格是北方产区,特别是8月前后上市的甘肃、内蒙、黑龙江的洋葱,这些产区的洋葱除了在上市期供应市场以外,还可以储存,一直可以销售到次年的4月份。所以,近期上市的江苏洋葱仅仅是洋葱供应链转换过程中的1个过渡点。
今年江苏洋葱的种植面积与去年大体相当,由于今年蔬菜价格普遍偏低,江苏洋葱的价格同比也是有所下降的。
4、大葱
5月26日,新发地市场大葱的批发价是0.8-1.2元/斤,上周同期(5月19日)的价格是0.6-0.9元/斤,周环比上涨33.33%。去年同期是1-2.2元/斤,年同比下降37.50%。
本周大葱价格上涨也是产地转换造成的。此前市场上销售的大葱主要是产自上海、浙江、福建一带的大葱,每年的4-5月份,是大葱的出苔期,在大葱中间长出1根硬苔,苔的顶部还有花苞,这是大葱进入成熟期以后老化的标志。这样的大葱口感下降得比较厉害。目前上海、浙江、福建的大葱,大部分都有葱苔,少部分没有葱苔的大葱价格是比较高的。每年的6月前后,山东的新葱开始上市,这些新葱大部分没有葱苔,所以,现在山东新葱开始取代福建等地的大葱,而福建等地的大葱也开始进入上市尾期。
本周大葱价格上涨,主要是山东新葱质量高于福建等地的大葱,全国各地的客商都到山东收购,拉动山东大葱价格走高。也就是说,近期国内大葱的主产地是山东,主要是潍坊的安丘。随后上市的是山东青岛的平度和河北的石家庄。到时候,多个产地的大葱共同应市,大葱的价格也会进入下降区间。
本周菜价分为2个阶段:周前期的价格总体上表现出波动下行的态势;周中期出现了1场大范围降雨,雨后价格有所回升。
5月26日,新发地市场蔬菜的加权平均价是1.94元/公斤,比5月19日的1.92元/公斤上涨1.04%;比去年同期的2.18元/公斤下降11.01%。周环比小幅上涨;年同比大幅下降。上周末,年同比下降18.30%,本周同比降幅明显收窄。
本周内的最高价1.94元/公斤(5月26日),比上周的2.03元/公斤下降4.43%;本周内的最低价1.86元/公斤(5月22日),比上周的1.92元/公斤下降3.13%。本周的最低价出现在周前期,最高价出现在周后期,说明本周后期菜价有所反弹。
本周后期菜价有所反弹,一方面是周内出现了1次大范围的降雨,对蔬菜价格造成短时间的波动;一方面近期部分蔬菜也在进行产地轮换或者加入换茬期,一般而言,新进入上市期的蔬菜质量会好于被替换的蔬菜,价格也会略高一些。不过,本周后期菜价有所反弹,只是暂时现象,整体菜价仍然处于季节性下降区间,大部分蔬菜的价格仍然表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
目前,蔬菜的供应能力仍然是大于需求的,绝大部分蔬菜的价格都处于偏低的价位,在这种形势下,整个上半年,菜价仍然会继续在低位运行,很难出现实质性上涨。
㈡、本周市场的热点话题
1、莴笋
5月26日,新发地市场莴笋的批发价是0.45-0.65元/斤,上周同期(5月19日)的价格是0.35-0.7元/斤,周环比上涨4.75%。去年同期是0.3-1元/斤,年同比下降15.38%。
本周前期到中期,莴笋的价格是在连续下降的,周末出现比较明显的反弹。25日的价格只有0.3-0.5元/斤,周末1天,一下子上涨了37.5%。
这次价格反弹,是近期供应出现短时间断茬造成的。本周之初,市场上销售的莴笋大部分来自天津武清的大沙河和河北临近北京的河北廊坊多地,周末,武清大沙河的莴笋已经所剩无几,取而代之的是大沙河临近的下五旗;廊坊多地的莴笋供应仍然充足,但是质量上乘的莴笋也不多见了。近期质量比较好的莴笋主要来自下五旗,其他地区的莴笋质量均略逊一筹。所以,价格上涨主要是质量好的莴笋价格上涨,拉动莴笋的价格整体反弹。
随后上市的河北唐山滦南地区的莴笋,滦南莴笋正处于生长期内,还需要1周左右才能上市,所以,近期莴笋的价格还会保持在比上周略高的价位。
接续唐山莴笋应市的是张家口的莴笋,唐山莴笋是在莴笋产地转换过程中的1个过渡点,在张家口莴笋上市之前,莴笋的价格会进入1个小幅波动阶段。
2、白豆角(白不老)
5月26日,新发地市场白豆角的批发价是1-1.5元/斤,上周同期(5月19日)的价格是1.8-2.5元/斤,周环比下降41.86%。去年同期是1.8-2元/斤,年同比下降34.21%。
本周白豆角价格出现快速下降,周环比降幅巨大。导致白豆角价格快速下降的原因是河南焦作的白豆角提前上市,对前期上市的山东聊城、菏泽成武的白豆角形成冲击。去年此时,焦作的白豆角还没有上市,所以去年同期白豆角的价格还是高于今年的。但是,去年同期稍晚一些时候,焦作白豆角上市以后,白豆角的价格也是快速下降的。只不过今年白豆角价格下降的时间比去年提前而已。
去年夏初,焦作白豆角一度出现卖难现象,今年的种植面积比去年略有减少,白豆角不会出现去年夏初那样的低价,但是仍然会在价格偏低的价位运行。
3、紫皮洋葱
5月26日,新发地市场紫皮洋葱的批发价是0.55-0.65元/斤,上周同期(5月19日)的价格是0.75-0.85元/斤,周环比下降25%。去年同期是0.6-0.7元/斤,年同比下降7.69%。
本周洋葱的价格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包括黄皮洋葱和紫皮洋葱。价格下降的原因是江苏山东一带的洋葱开始上市。
洋葱的供应链是这样的:每年最先上市的洋葱是云南洋葱,随后产地转移到四川,然后是河南,6月前后是江苏山东交界一带,包括徐州、枣庄、临沂。在6月中旬前后,山东多地的洋葱也开始上市,如济宁、泰安、莱芜等。实际上,真正影响全年价格是北方产区,特别是8月前后上市的甘肃、内蒙、黑龙江的洋葱,这些产区的洋葱除了在上市期供应市场以外,还可以储存,一直可以销售到次年的4月份。所以,近期上市的江苏洋葱仅仅是洋葱供应链转换过程中的1个过渡点。
今年江苏洋葱的种植面积与去年大体相当,由于今年蔬菜价格普遍偏低,江苏洋葱的价格同比也是有所下降的。
4、大葱
5月26日,新发地市场大葱的批发价是0.8-1.2元/斤,上周同期(5月19日)的价格是0.6-0.9元/斤,周环比上涨33.33%。去年同期是1-2.2元/斤,年同比下降37.50%。
本周大葱价格上涨也是产地转换造成的。此前市场上销售的大葱主要是产自上海、浙江、福建一带的大葱,每年的4-5月份,是大葱的出苔期,在大葱中间长出1根硬苔,苔的顶部还有花苞,这是大葱进入成熟期以后老化的标志。这样的大葱口感下降得比较厉害。目前上海、浙江、福建的大葱,大部分都有葱苔,少部分没有葱苔的大葱价格是比较高的。每年的6月前后,山东的新葱开始上市,这些新葱大部分没有葱苔,所以,现在山东新葱开始取代福建等地的大葱,而福建等地的大葱也开始进入上市尾期。
本周大葱价格上涨,主要是山东新葱质量高于福建等地的大葱,全国各地的客商都到山东收购,拉动山东大葱价格走高。也就是说,近期国内大葱的主产地是山东,主要是潍坊的安丘。随后上市的是山东青岛的平度和河北的石家庄。到时候,多个产地的大葱共同应市,大葱的价格也会进入下降区间。
上一篇: 2017年5月份猪肉价格走势分析